免费学前教育真的来了!本财配资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进行相应减免。
这一政策,对幼儿家庭发放了“真金白银”的福利。国家为何要这么做?将带来哪些影响?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的免费范围?
从“资助”到“免费”
其实,免费学前教育早有“伏笔”。
2011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确立了“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学前教育资助原则。
2015年颁布的《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幼儿资助工作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开展。
自此,全国各地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支持。而10年后,“学前教育资助”升级为“免费学前教育”。
今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不久后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6月1日,我国首部针对3至6岁儿童教育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开始实施,规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本财配资,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此次《意见》的发布,明确了免费学前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政策对大班幼儿的家长带来了直接利好。”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会会表示,以广州市为例,当地公办全日制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费为每月823元,1学年按10个月计算,秋季开学后的大班幼儿家庭,每个孩子可以减少支出8230元。
免费政策意在“四两拨千斤”
在财政普遍要“过紧日子”的当下,为何国家还要实施免费学前教育?
首先,要将其放在我国的人口战略下去考量。
如今,养育教育孩子的负担,抑制了不少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吴会会表示,面对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幼儿的保教费进行补贴,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育儿成本、减轻其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家长也可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孩子的兴趣培养或其他教育支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她补充道,从长远看这也会对提升人口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就是不久前的7月28日,国家正式公布了育儿补贴方案,对生娃直接进行经济补贴,其用意也是减轻育儿负担,帮助年轻人“愿生”“敢生”,提升生育率。这两项政策也同时向社会传递了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价值导向。
其次,免费学前教育政策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比接近九成。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00%。
从数据看,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区域、城乡、群体间差距依然存在。例如,一些低收入家庭可能考虑经济条件,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读。
《意见》提出,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有多项研究证实幼儿阶段的营养以及对话的词汇量会显著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锋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有助于改善这些孩子的营养,为他们营造词汇量更为丰富的语言环境,“这将极大促进教育公平”。
在李锋亮看来,提升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效应。例如,免费学前教育将增加居民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有助于相关行业人员的就业;省去保教费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多元化消费,进而促进更多产业的就业及其发展,给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是否可能费用全免?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只免除学前一年的保育教育费?就不能全部都免了吗?其实,这涉及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问题。
《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而这一笔补助的费用,需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
“免费学前教育的核心是‘政府买单’,不同地区财政实力差异悬殊,可能导致政策落实‘冷热不均’。”吴会会建议,各省落地配套措施应避免“一刀切”,而应分阶段、分区域因地制宜地细化落实方案。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分阶段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免费1年是比较通行的做法。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发布的《2030年教育仁川宣言》便提出:“鼓励各国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费、义务、优质的学前教育。”
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鼓励各国到2030年前落地上述政策。这也意味着,我国实际上已是提前5年完成国际目标。
《意见》也明确表示,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这也意味着,未来或将进一步扩大免费学前教育的范围。
吴会会认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既可以是扩大免费区域,也可以是将免费年限从学前1年免费过渡到3年全免费,还可以是免费的项目从免保育教育费扩展到免除其他费用。
采写:南方+记者 谢望海 李秀婷本财配资
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