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鑫恒盈配资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南沙地处湾区之心、南海之滨,是“千年商都”广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拥有深水良港和绵长海岸线,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承载着广州拥抱海洋经济、向海图强的发展雄心。
聚焦“五个更加注重”贯彻落实,南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蓝色机遇”。即日起,围绕海洋科技、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航运枢纽、海洋牧场、海洋生态、滨海文旅等六大方面,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一部两中心推出“湾区之心 蓝色脉动——南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巡礼”全媒体宣传报道,全面挖掘展示南沙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禀赋资源及最新发展成效。敬请垂注!
吞吐量1185.7万标箱,同比增长11.2%;海铁联运量增长27.7%;带动外贸进出口增长近20%……今年上半年数据发布,南沙航运经济发展再创新高。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从未关闭过的口岸,南沙依海而生、因海而兴,也凭借世界大港奠定自己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的地位。而随着海港的发达,临港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
“港”的璀璨,带来“产”的跃升,助推“才”的集聚,成就“城”的繁华。
当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战鼓擂响,南沙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向海图强的重任。
“力争到2027年,南沙港年吞吐量达2200万标箱以上、海铁联运量达60万标箱、国际班轮航线达185条以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在不久前的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透露了建设国际航运物流强枢纽的发展目标。
当前,南沙临港经济发展已处于由“物流旺”“港口旺”向“功能强”“能量强”跃升的新阶段,正紧扣“五港联动”发展策略,通过航运物流枢纽的能级跃升,全力谱写港产城融合新篇章。
1
2004年,南沙港区一期4个深水泊位投产,广州港正式从河港迈向海港,南沙这片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由此迎来蝶变的契机。
龙穴岛的海边滩涂,如今矗立着全球领先的智能集装箱码头——无人导引车沿着北斗导航轨迹穿梭,5G远程操控的岸桥精准完成集装箱装卸,这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代表着中国港口智能化建设的最高水平。
2024年,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外贸占比达到50%,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干线港。而如今,这个数据大概率在2025年将被继续刷新:根据最新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5.7万标箱,同比增长11.2%,其中外贸集装箱610.62万标箱,增长25.4%,外贸集装箱占比超过内贸。
而在航线方面,南沙港区累计开辟200多条集装箱航线,其中170多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310多个港口,今年更新增8条航线。外贸航线中有140多条为“一带一路”方向,是中国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
如今,南沙已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通江达海“链”全球的立体贸易物流枢纽。而这座世界级枢纽,还在持续增强自己能级跃升的底牌——
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建强兴海设施。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开工,国际通用码头、南沙国际港航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智慧供应链基地、国际物流智慧云港等新基建项目签约落地,中远海运散运、远海汽车船、远海特运、三鼎油运、华南中外运集装箱等多家国际航运龙头企业的集聚引入……南沙正高速推动港口设施建设发展,高效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的硬件空间。“十五五”期间,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南沙五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还将再次迎来广州港集团的200亿元投资,航运物流服务能级再迎提升机遇。
以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发展效能。从大湾区(南沙)临港产业集聚区与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两大支撑平台的建设,到大湾区出口集装箱(东盟)航运运价指数和广州航运交易船舶估价平台正式发布,再到国际船员换班中心(查验站)、大湾区国际海员换班中心和南沙国贸海员离境退税点揭牌,南沙正以点带面,系统性提升港区综合服务效能的发展逻辑。
2
港口的能级跃升,直接催生了南沙的产业蝶变。在南沙港区后方,建有250多万平方米大型物流仓库群。依托通达全球的航运物流网络,服务于跨境电商、汽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南沙航运经济多点发力,带动外贸进出口增长近20%。其中,滚装汽车吞吐量完成近55万辆,增长18.4%,稳居全国第二;其中外贸滚装汽车吞吐量近20万辆,大幅增长52.3%,助力国产汽车品牌加速出海。目前,南沙已开通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南美、北美等地区的全球航线网络,成为华南地区汽车出口核心枢纽。
而自201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地区之一以来,南沙2014—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0.2亿元增长至460亿元,尤其是进口业务稳定增长,综保区“跨境电商业务进出口值”稳居全国第一。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围绕港口,南沙正在进一步挖掘海港产业的可能性——
以创新“活港”。依托港口,南沙正积极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广州海洋实验室、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落地,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等多艘“全球首船”密集交付,为湾区之心经略海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南沙已形成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船舶与海工装备、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为核心的临港制造产业体系,2024年产值达2300亿元。
以政策“惠港”。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直接和海洋相关的产业35个、占比达四分之一;今年出台的国家级政策“南沙金融30条”特别提出要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为临港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金融支撑;《广州市南沙区促进航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025年修订)》等相关政策的发布,更是为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扶持优惠。
以城市“兴港”。当前,南沙正集中资源建设20公里美丽海岸线和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打造广州“看海的天花板”。随着城市能级逐年提升,吸引青年人才集聚南沙,仅过去一年实有人口净增11万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未来南沙港五期的吊臂开始作业,当更多“南沙制造”的无人船、深海装备从这里出发,这座港口将不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科技创新的试验场、开放合作的窗口。巨港与新城共生共荣,正融出一片无限可能的新天地。
撰文:李心迪
统筹:任燚
策划:黄少宏鑫恒盈配资
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